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思考的模式

在我的工作裡,常常要想到各種可能,

比如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可以幾種方法展開?



目前找到的結果約有64種,



有人只要找到一種就覺得很好了,

因為他覺得已經找到答案了,



我的做法則是列出各種可能,

再加以篩選,雖然結果有時跟其他人選的一樣,

但是在過程中,發現其他的可能,

我知道為什麼這個最好,

在什麼情況下用哪一個比較好......

在腦海裡,我累積了不少可以運用的材料。



在開會討論時,常見的是大家固守己見,

只有一個選擇,而且常帶著專家的語氣,

「就是這樣就對了」



然而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比較過其他方法嗎?

更深一層的來看,它有沒有意義呢?

它符合我們的精神嗎?



再一次很成功地把可能的創意封殺了,



從發散到收歛,這是創意的必經過程,

在開會時,則常常是直接引導到結果。



聊天打屁的時間常常比討論方法及其原因的時間多,

在以和為貴的民間社團裡,

這不只是常態,而是定律。



再沒路用的話,還是要耐心的聽完,

聽完是最基本的尊重,

這種功夫是必須修鍊的。



講話有幾個層次,

講虛話,講有思考性的話,講有啟發性的話,

聽話有幾個層次,

聽表面話,聽到背後的意涵,聽到說話者的心意動機。



做事也有相同的層次,那就更難了,

因為講話可以騙人,做了之後就騙不了人了。



這個世界創新的動力,

常常不是專家帶頭的,

而是整天愛胡思亂想的人搞出來的。